風向一:醫保崛起,醫改鐵三角之態漸成。三保合一雖進展緩慢,但趨勢明確。醫保領域逐漸變政府經辦為政府購買,醫保支付方的話語權和專業性不斷增強。如果醫保理順醫療服務和藥品的價格體系,藥品不再需要承擔“養醫”職能,藥品的價格雖下降,但銷售費用也將下降,建議重點關注制藥企業利潤端增速。
醫保的崛起將深刻影響醫藥行業格局:控費用、調結構。
控費用:醫保部門作為出資方相較其它部門有更強的費用控制動力,特別是我國實行的是全民醫保體制,在實現了醫保的全覆蓋之后,建立一個能支付得起、可持續的醫??刭M機制成為當務之急。
調結構:結構調整包含兩個含義,一是為了改變以藥養醫的格局,從長期來看,醫保將提升醫療服務收費、控制藥品和器械價格。其次,醫保支付方式變革將變藥品和器械由醫院的收入變為醫院的成本(需要以醫療服務的價值回歸為條件)。藥品內部結構也將變化,輔助用藥、不合理用藥、高價原研藥的用量將減少,治療用藥、高品質仿制藥、臨床必須藥品的用量將上升。
風向二:用藥結構發生深刻變化,治療用創新藥首仿藥將擠壓高價原研藥、輔助用藥、不合理用藥空間。醫??刭M加強,用藥結構將由輔助用藥轉向治療性藥物;藥價管理體系正由當前的“最高零售價-醫保按比例報銷”體系向“醫保支付價(醫保定額報銷)”體系轉變,將加快國內高品質仿制藥進口替代。
風向三:創新生態漸成,藥品中國創造崛起。政府投入、技術積累、資金積累,這些都將推動未來10年國內進入藥品創新的高峰期。以恒瑞醫藥為代表,國內已經誕生了一批創新能力強的企業,近兩年都將會有大量新品種獲批,在二級市場則成為股價的催化因素。藥審加速也將利好創新。
風向四:醫療信息化和PBM(藥品福利管理)業態將迎來大發展。醫保的發展催生著以控費為目的的PBM(藥品福利管理)業態的發展。醫改的推進要求大幅提升醫療體系的效率,醫療信息化是效率提升的前提條件。未來醫療信息供應商(如萬達信息、衛寧軟件等),醫藥流通企業(如國藥、上藥等),商業保險公司,其它企業(如阿里)都有可能發展PBM,并向健康管理領域延伸。
風向五:社會辦醫政策紅利持續釋放,民營醫院份額繼續擴大。醫生多點執業在全國重點城市實質性落地,緩解民營醫院醫生缺乏的壓力;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由縣級向城市擴大,增加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革的標的。預計到2015年三類醫院的占比調整為80%、8%和12%,民營醫院份額將擴大近6%。
風向六:社會辦醫模式多樣化,醫院并購加速。新建、收購私立醫院,以及改制并收購、托管公立醫院這四種模式社會辦醫模式仍將并存,婦產(科)醫院、美容醫院、整形外科醫院、眼科醫院、口腔醫院等競爭最為充分、市場空間更大、成長性更高、盈利能力更強,在2015年有望迎來行業的并購加速。
風向七:國產醫療器械進口替代加速。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鼓勵國產醫療器械產品技術發展,隨著國產醫療器械設備技術不斷進步以及在國家對于醫??刭M的環境下,國產醫療器械將在技術要求不高的領域逐漸實現進口替代。
風向八:互聯網醫療身處風口,將在深度和廣度上帶來變革。互聯網醫療切中了醫藥健康行業諸多痛點,對整個醫藥健康行業的滲透主要集中在服務鏈和流通鏈。BAT也正積極向醫藥健康領域延伸、布局,互聯網醫療商業模式日益清晰,不過收費模式仍在探索中,預計閉環將最先在慢病管理領域逐漸形成。
風向九:個性化診療逐漸興起。個性化醫療相關的研究論文數量增長迅速,文獻引用數量較大,在基礎研究逐漸成熟的背景下,預計在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下游應用將進入快速增長期。目前國內已經有很多公司在個性化診療領域有所涉足,如達安基因、迪安診斷等。
風向十:醫藥電商的發展面臨突破。網售藥品具有價格優勢,并且能夠推動醫藥分開。監管部門正在研究第一批開放的處方藥目錄,目錄藥品主要以慢性病、常見病類用藥為主,多為長期用藥,用藥風險較低。后續配套政策方面,仍需要電子處方對接網上藥店、對接醫保方面繼續推動。
無邊界醫藥投資 2014/12/24